贤妻迅雷下载(雍正王朝胤禛为什么要把纳娶秋月为侧福晋的消息在信中告诉李卫)

1. 贤妻迅雷下载,雍正王朝胤禛为什么要把纳娶秋月为侧福晋的消息在信中告诉李卫?

《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场景,雍正在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为王府侧福晋的当晚,便将这件事情以书信的方式告诉了已经出任四品的粮道、成为朝廷命官的李卫。

那么,雍正为何要在自己的“新婚之夜”,选择将“新娘”年秋月晾在了一边,第一时间致信给李卫告知自己娶亲一事呢?在这里我就为大家细细道来。

雍正迎娶年秋月,实际上与年羹尧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雍正的谋士邬思道与年秋月暗生情愫已久,所以,雍正迎娶年秋月为自己的侧福晋更像是“夺人所爱”。

然而,尽管雍正非常清楚邬思道与年秋月之间的感情,并且在此之前也曾拿两人的关系进行打趣,可雍正是无论如何不会让邬思道和年秋月走到一起的。

一方面,雍正非常清楚年秋月的“价值”所在。

尽管年羹尧是雍正的藩邸故人,只不过年羹尧在此前的一系列表现却使得雍正对其并不放心。年羹尧先是擅自做主屠灭了江夏镇,还将所有财富揽入自己怀中,并且在雍正面前对此事是闭口不谈,之后,年羹尧又在自以为陕甘总督已经稳操胜券的情况下,没有向雍正进行通报,也没有前来请安,而是在北京城中“上蹿下跳”。这些都让雍正觉得年羹尧已然变得有些不可控了。

可此时的雍正却一直奉行“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并没有像八阿哥胤禩那样,广泛发展自己的势力,所以在“九子夺嫡”进行到如此关键的时刻,他是断然不愿失去、更加不会主动放弃年羹尧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党羽力量的。

所以,对于年羹尧,雍正只能选择恩威并施,以形成足够的震慑力,同时将年羹尧妹妹年秋月迎纳为自己的侧福晋,从而形成对年羹尧的牵制,使其乖乖的听命于自己,不敢再有其他的心思与想法。

由此可见,对于年秋月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筹码”,雍正怎会拱手相让。

另一方面,则是雍正对于邬思道的提防与告诫。

其实从雍正的本意上来说,他本就不愿看到邬思道与年秋月走到一起。早在康熙热河秋闱奖励了雍正之子弘历的时候,雍正将年秋月全家进行了抬旗,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制造年秋月与邬思道之间的身份与等级差异,以阻挡两人的进一步发展。

邬思道懂“文”,年羹尧懂“武”,两人可谓是“一文一武”,交往过深本就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况且此时的雍正已经感受到了年羹尧与邬思道的私下关系甚密,他是不会再让两人在缔结姻亲,使得这样的关系更加的稳固。

与此同时,雍正也是要此举要向邬思道表明,他仅仅是府上的一介幕僚,与雍正有着主仆之别,他的任务就是全力辅佐雍正,不能再有其他的不安想法。

当然,聪明的邬思道也看出了雍正心思,于是主动做媒,或者说是只得“忍痛割爱”,促成了雍正迎娶年秋月。

雍正在“新婚之夜”写信给李卫,其目的不单单是针对于李卫。

雍正迎娶年秋月的当晚,他并没有与年秋月享受洞房花烛,而是将年秋月晾在了婚房之中,一个人给李卫写起了书信。

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消息无法即时传达,并且李卫所在的陕甘地区与北京之间也有着好几千里的距离,交通也不像如今这样便捷,所以即便是雍正写完书信立马发出,等到李卫看到的时候也已经是至少十数天之后的事情了。况且,他与李卫交代的,并不是什么军国大事,也没有为李卫指点什么迷津,仅仅是自己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这样家长里短的事情,完全可以等到第二天,甚至是晚些时候再写。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便可以确定,雍正之所以要在他与年秋月的“新婚之夜”,马上写信给李卫,实际上就是雍正“故意”而为之的,甚至说他就是在“演戏”。

首先,雍正这是做给他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看的。

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雍正与他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的感情都是非常好的,并且乌拉那拉氏也是非常聪慧,不仅将整个王府上下管理的井井有条,同时也能在一些时候给予雍正极大的帮助。在此之前,这对夫妻就曾上演了一出“双簧”大戏,成功麻痹了十四阿哥胤禵。所以,乌拉那拉氏绝对堪称是雍正的贤内助,而雍正对其也是极为尊重的。

于是乎,雍正在他与年秋月成婚的当晚,没有选择火急火燎的“入洞房”,而是把自己关在书房之中,就是要让乌拉那拉氏不会觉得自己是喜新厌旧之人,这是充分顾及到了乌拉那拉氏的感受而为之的。

当然,乌拉那拉氏也不愧为一位贤妻,他见到此情此景后,主动要求雍正不要冷落了年秋月,在表达了自己宽仁大度的同时,也是对于雍正迎娶年秋月的举动表示理解与支持,这也让雍正宽心不少。

其次,雍正这也是做给年秋月来看的。

相比于自己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雍正对于年秋月确实没有什么感情,就算是有,也仅仅是恋慕年秋月的年轻与容貌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选择将年秋月晾在一边,一来,是表明自己对于年秋月的态度,让其明白自己的处境和地位,使其在此之后依然能保有现在的“奴婢”心态,而不会骄傲自满;二来,这也是让年秋月增加对于其兄长年羹尧的嫉恨,从而挑唆他们兄妹二人之间的感情,使其不会成为年羹尧在府上的“内线”;三来,则是雍正故意冷一冷年秋月,让其内心逐渐的趋于平复,而不会因为心态失衡而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

由此可见,雍正这样做有着自己的打算,同时也是在为年秋月进行着考量。

再次,雍正写信给李卫,既是一种通告,也是一种暗示。

李卫在跟随年羹尧前往四川之前,一直在雍正的府上当差,对于邬思道与年秋月之间的互生情愫的事情也是非常的清楚。所以,雍正主动将此事告诉李卫,就是让其不要再提及往事,以避免尴尬。而之前,李卫与年秋月同为府上的下人,如今,随着雍正迎娶了年秋月为侧福晋,年秋月的身份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应该算作是李卫的“主子”,雍正无疑也是在提醒李卫日后与年秋月相处的方式也要进行改变。

当然,雍正的给李卫写信的根本目的并不单纯如此,还有两点他需要李卫能够明白。

其一,雍正将自己迎娶侧福晋这样一件家长里短的事情,专门告诉了李卫,无疑是在表明雍正根本没有把李卫当做“外人”,这会对于李卫极大的信任与器重。而他也正是希望借助此来进一步的安抚、拉拢李卫,使其更好的为自己效力。

其二,雍正在李卫明知道邬思道与年秋月的有过过往经历的情况下,还要可以强调是邬思道保的媒,实际上是将借由邬思道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年羹尧,这无疑也就向李卫暗示了他迎娶年秋月的真正目的所在。

与此同时,雍正要在“新婚”当晚就立马写信,也是要借助这样一个动作告知李卫,他对于年羹尧并没有如同李卫一样的绝对信任,而他李卫要做的就是继续监视年羹尧的一举一动,并及时向雍正进行汇报。

说到这里我们也不免为年秋月的境遇感到了极度的同情与伤感。她不仅失去了自己选择爱情的权力,同时还成为了雍正用以牵制自己兄长年羹尧的“筹码”和“工具”,即便是在此时雍正已经将其迎纳为了侧福晋,但却也在结婚当晚被晾在一边,被雍正“榨取”着“价值”,甚至还被雍正拿来向李卫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暗示。只能说年秋月是可怜的,对此我们也只能深表惋惜了。

贤妻迅雷下载(雍正王朝胤禛为什么要把纳娶秋月为侧福晋的消息在信中告诉李卫)

2. 唐太宗李世民宣武门政变杀死隐太子后?

有句老话说得好,男人难以容忍夺妻之恨,而女人却可以原谅杀夫之仇!

李世民是一代雄主,所以我们现在评价他,往往是从公德方面评价的。至于他的私德,说的人并不多,至少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也被他的贞观之治给掩盖了。

不过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女人是没啥地位的,再加上丈夫被杀,也就只能任由他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了大哥李建成,又杀掉了三弟李元吉。随后,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又把他们的五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亲侄子们挨个送上西天。

这样就造成了,偌大的太子府,以及齐王府,只剩下了女眷。但接下来的操作,就让人大跌眼镜了,因为李世民将齐王妃,也就是杨氏纳入后宫,到了后来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作为李世民大嫂的郑观音,也就是题目中问到的太子妃,按理说是很好玩的,为什么李世民纳了弟媳杨氏,却放过了大嫂郑观音呢?

要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李世民跟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关系究竟如何?

李元吉作为小弟,必然是小时候最受宠爱的一个,这在任何一户人家大体都是如此。这样造成了他的性格一直是飞扬跋扈的,但是大哥李建成很厚道,比较包容他,由着他。而二哥李世民,相对来讲就严厉的多了,这样就造成,李元吉骨子里就认为二哥是故意针对自己,总是想着法让自己出洋相。

时间久了之后,李元吉就站到了大哥李建成身边,死心塌地,而二哥李世民自然也就被兄弟孤立了。

现在的影视作品也好,各种网文也罢,往往会把大哥李建成描写成,妒贤嫉能,头脑简单,又人格败坏之人。但事实上,李建成绝不是这种头脑简单之人,人品也而并不差,而且他也为唐朝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绝不是李世民一个人就占了大半。

实际上,玄武门之变之所以爆发,并非简单的兄弟相残,争夺皇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皇权跟功臣利益归属问题的不可协调,在于李渊的一系列骚操作:

比如把自己身边的宰相,换成了隋朝遗老,维护前朝的利益;比如李渊选择性地提拔了萧瑀、裴矩等前隋投降高官,但是却把一些来投的士绅,甩给了天策府(秦王府);比如李渊恢复了九品中正制,撤销所有地方行台省,还把一些有功的地方大员下了大狱……

这才导致了功臣集团要自救,要找个领头人帮自己,若是还有皇室血统,那再好不过了。

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实际上李世民跟李建成和李元吉之间,并没有多么深仇大恨,毕竟他们仅仅是因为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而已。

实际上,抛去杀兄弑弟这个原因,大唐的皇帝们,确实有这种嗜好。倒不是说他们当皇帝了,就无法无天,肆意妄为了。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有鲜卑族的血缘,李世民的妈妈啊,奶奶啊,都是鲜卑人。多少会受到鲜卑族的影响,它们本就有这种兄终弟及、爹死娶小妈的风俗。

比如李世民的儿子李治,连小妈武媚娘都娶了,最终成就了一代女王;李世民的老爹李渊,跟隋炀帝杨广还是表兄弟呢,把人家妃子也给睡了;还有李世民的曾孙,李隆基,更是厉害,连儿子的老婆杨玉环都不放过,甚至还成就了一段爱情佳话。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李世民纳了齐王妃杨氏,并非多么不道德的事情,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关于李世民为什么霸占了原齐王妃杨氏,很多人觉得就是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杨氏多么多么漂亮,李世民垂涎良久,最后忍不住了,纳了人家;

二是李世民比较恨李元吉,毕竟玄武门激战的时候,李元吉差点射杀李世民。后来李元吉被弓弦勒死,死相难堪,也可以看出李世民还是比较恨李元吉的。毕竟是亲兄弟,不能挫骨扬灰,索性睡了弟媳,还把生的儿子过继给李元吉,算是恶心了三弟一把。

三是,杨氏家族是延续了八百多年的世家大族,属弘农杨氏。齐王妃杨氏还是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纳了她,有助于团结力量,稳固皇位。

实际上,我觉得,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理由如下:

首先,齐王妃杨氏长得漂亮,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若非如此,李元吉也不会相中她,还给她正妻名分。但是,若说李世民对她垂涎已久,我觉得有点过了,真不至于漂亮到这种程度。

按照唐朝的惯例,一般皇子是三岁受封,李世民跟杨氏生的儿子李明是在贞观二十一年获封曹王。也就表明,原齐王妃杨氏,受临幸的时间,应该在贞观十七年左右。

这时候的杨氏,至少也是三四十岁的中年老女人了,况且贞观中前期一直跟着原齐王府其她女眷,挤在后宫的一间房子里:

“诚周于造次之间,行满於危疑之地。”

若真是垂涎已久,也不会等到人老珠黄,且受尽人间苦难之后,再临幸吧?

而且,杨氏自始至终都没有获得李世民的认可,也就是说虽然承认了他们的儿子,却不给儿子生母名分,杨氏的名分也一直随着前夫李元吉的名号改变而改变:

玄武门之变后,齐王妃杨氏就随着李元吉被贬为庶民,自己也成了庶民;后来李元吉被追封海陵郡王,这个庶人杨氏又变成了海陵王妃;再后来,李元吉又被改封巢王,杨氏就又成了巢王妃,这也是她最终的名号。

在过去,人们是最注重名号的,李世民随便给她一个后妃名号,也比被世人错脊梁骨骂她通奸要强得多。

当然,史书中也记载了,李世民并非没想过给她名号,只是被魏征制止了而已,《新唐书》记载:

“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宠之,欲立为后,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乃止。”

辰赢是一名女性,在《春秋左传》中记载她是很贱的一个人,且好淫。魏征说这句话,就等于指着李世民的鼻子说他好色,被道德败坏的杨氏勾引,还生了孩子。

当然,史书上有多处记载,刻画出魏征一点都不怕李世民,还敢据理力争的典故。勇气固然可嘉,但李世民听他这么说,却一点都不生气,这显然没有半点宠杨氏的意思啊?

甚至于杨氏的死,唐太宗李世民也下令不准她陪葬昭陵……

所以,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李世民酒后乱性,不小心上了杨氏,导致怀孕,生了一个儿子,而并非是宠爱她。要知道年老的李世民,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怀旧,有些话又不能随便说,这才导致了他会找一些老人聊聊,不小心就聊到了一直活在过去的杨氏,有了共同话题。

那为什么李世民饶过了原太子妃郑观音,没纳她呢?

道理太简单了,还记得文章开头我说的那句话吗,男人难以容忍夺妻之恨,而女人却可以原谅杀夫之仇。

但若是这个男人杀了女人的儿子呢,女人还会原谅他吗?

郑观音是李建成的正妻,也是太子妃,她比李世民仅小一岁,跟李建成结婚十一年。而且,她跟李建成的关系相当好,我前面也讲过,李建成并没有做错什么,若是错了,也只能怪老爹。

而这十一年,郑观音可没闲着,而是一直在生孩子。李建成有记载的妻子就这一个,可以说李世民杀掉的那五个侄子,极有可能都是她所生。

一个生过这么多孩子的女人,岁数又这么大,李世民怎么可能看得上?

况且,他还杀掉了人家的几个孩子,郑观音恨他都恨得牙痒痒,他躲还来不及呢,哪里敢去往前凑,不怕被人家剪了命根子?

事实上,郑观音活的岁数还是蛮大的,活到了77岁,晚年一直跟着小女儿归德县主的。

她去世的时间已是676年,这一年李建成和自己的儿子们已经先走了50年,杀子仇人李世民也已走了27年。

当然,由于时代久远,李世民究竟有没有纳原齐王妃杨氏,也成了一个谜。或许应了那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吧,审美不同,结论不同。

3. 素来稳重的薛宝钗为何在中午贾宝玉午休时跑到了怡红院?

一向稳重的薛宝钗为什么大中午的不午睡,却跑到怡红院去呢?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看书很仔细呢!其实我也有相同的疑惑:一向自重身份,“珍重芳姿昼掩门”的薛宝钗,为什么有这样突兀的举动呢?

事实上,纵观《红楼梦》全书,薛宝钗在面对贾宝玉时的突兀举动,远不止这一处;这一次次的“失态”让我有理由相信:“珍重自持”的薛宝钗一反常态,是不自觉的忘情之举;

贾宝玉被打,薛宝钗心急探伤,当场失态;

大观园里的“凤凰”贾宝玉挨了打,那可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这边厢贾宝玉才被抬回怡红院,贴身伏侍的袭人将将把宝玉的中衣脱下,还没来得及换上新的,宝钗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到了怡红院,在丫环的通报声中直直地就闯进了贾宝玉的卧室,慌得袭人只来得及用一床夹纱盖在贾宝玉身上。——这场景,可是相当地尴尬了。

接下来还有更尴尬的呢!想那薛宝钗一向守拙藏愚,什么时候在人前失过言、出过错?然而贾宝玉 一受伤,宝钗姑娘的关切之情就再也藏不住了: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含着泪只管弄衣带,那一种软怯娇羞、轻怜痛惜之情,竟难以言语形容,越觉心中感动,将疼痛早已丢在九霄云外去了。

这欲诉还休的话语,这含羞带臊的娇态,说好的“女儿家身份”呢?说好的要“从此远着他”呢?想必早就跑到爪哇国去了吧!

薛宝钗深夜造访怡红院,与贾宝玉聊天到深夜,惹出丫环抱怨;

晴雯这位宝贝在怡红院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也只有她,才敢恃宠而骄,私下抱怨出心中的不满:

“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晴雯抱怨的是谁呢?联系上文,该知道是宝钗。一个丫环,敢抱怨亲戚家的小姐已是奇事;而一个亲戚家的小姐,深更半夜不睡觉在表弟家逗留,更是奇事一件;奇而又奇的是,作者竟然将这一段记录下来,就很耐人寻味了。

午休时间找贾宝玉说话,碰到贾宝玉睡觉却不知避嫌,反而坐下守着他,场面相当暧昧。

薛宝钗约林黛玉去藕香榭,黛玉以要回去洗澡为由拒绝了。薛宝钗于是顺路进了怡红院。一进院门,她看到丫环们横七竖八地都在睡午觉,这个时候,我本来以为以她的性格,会悄悄避走回去,然而,令人纳闷的是,她竟然一直寻到里屋,直到看到了正在午睡的贾宝玉。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令我大跌眼镜:

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傍边放着蝇刷子。

此情此景,妥妥地一幅家常夫妻的日常生活场景。也怪不得黛玉要冷笑了。

其实在理智上,薛宝钗知道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她无意与黛玉争抢;她知道自己应当守礼克制,然而感情这东西从来不是理智所能控制;要不然也不会有人感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一个人刻在骨子里的教养,与家庭教育有着很深的关系;

薛宝钗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从小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呢?

她的父亲去世得早,她的母亲薛姨妈是个“慈母”,看看她哥哥薛蟠的骄奢淫逸和无法无天,就该知道薛姨妈的教子无方;

生长在商贾家庭,是薛宝钗身上抹不去的硬伤。薛宝钗的成长,父母教育的占比相当少,更多的是靠她的聪明与自觉;

虽然她的聪明和努力弥补了许多与贾府这种豪门贵族之间的门第差异,但是有些东西,终归是无法弥补的;

试想一下,如果当日独自进贾府的不是林黛玉,而是换成了薛宝钗,那些一丝一毫不能乱的规矩,行差踏错就被人笑话的窘迫,她要如何应对呢?

结语:小女儿家情到深处,情不能自已,这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薛宝钗很自觉的遵守着那个时代的陈规陋矩,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而薛宝钗的这一次次的真情流露,就如她那天满园追逐蝴蝶一般,比起她平日里的稳重懂事,更加的来得真实、美丽、惹人怜受,也更加的血肉丰满;正是因为这一份意外的“不自觉”,让她走下了完美的神坛,塑造出了一个在读者眼里“不一样”的宝姐姐!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85)
矢野浩二死了吗(了不起的d小姐林默笙真实
上一篇 2024年05月10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5月10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